普京通报多国,为什么绕开中国?

普京会后迅速与多国领导人进行通话和沟通,8月17日,他先后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通报了会晤情况。这些国家对普京的“突破”表示支持和祝贺。然而,至今为止,俄罗斯并未向中国通报任何相关细节,尽管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保持中立立场,并且以《全球安全倡议》为平台,推动和平谈判。

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1. 避免让中国陷入两难局面

美俄在领土问题上的共识,实质上涉及到“割地”问题。无论是“争夺部分地区”还是“解决区域争端”,这些都涉及到乌克兰的领土主权问题,显然与中国坚守的“尊重国家主权”原则相悖。普京显然意识到,如果现在将这些细节提前通报给中国,中国将面临是否支持或反对的问题,这无疑会令中俄关系复杂化。为了避免让中国陷入两难,普京选择暂时不公开通报。

2. 为未来斡旋留有余地

眼下局势仍未明朗,美方急于推动一个永久和平协议,而俄方则可能仍在通过扩大军事优势迫使乌方做出更多让步。俄罗斯在此时不愿将细节过早透露给中国,主要是为了不影响中国在未来可能作为调解方的中立立场。等到局势进一步发展,若需要中国的帮助时,俄方可以以更中立的立场与中国进行沟通。

3. 中俄“结伴不结盟”,无须强制同步

中俄一直维持着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并非像美欧那样的军事同盟。因此,俄罗斯不必每次与外界沟通时都向中国汇报。尤其是在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如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的战略沟通中,普京根据具体利益与地缘政治因素选择性通报。而中国则作为一个非干涉内政的中立方,不必卷入所有复杂的外交博弈中。

特朗普推动“割地”谈判,欧洲忧心忡忡

美俄会晤后的第二天,特朗普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要迫使乌克兰“割地”,声称不妥协的后果将是更长时间的冲突和领土损失。特朗普的目的显然是利用俄方的让步来逼迫泽连斯基作出妥协,甚至在他的政治筹码中,和平协议的达成可以帮助他赢得选举和国际声誉。

然而,欧洲国家对此反应剧烈,许多国家的外交文件都透露出一种焦虑感。首先,美国在美俄谈判中完全忽视了欧洲的安全关切,欧洲各国担心自己被排除在外,且担忧俄罗斯的“让步”是否真的能够兑现。更重要的是,如果普京的让步仅仅是为了暂时的和平而非长远解决,那么未来的协议很可能会被撕毁。

结局未定,关键决策决定未来

尽管普京在会谈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让步,但局势仍然充满变数。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将决定冲突的走向:

1. 泽连斯基是否会接受割地方案:如果泽连斯基接受割地,可能会引发国内的强烈反对,甚至导致支持率下滑,但如果不接受,则可能失去美国的支持,陷入困境。

2. 普京是否将“和平协议”写入俄罗斯法律:如果普京将“不攻击乌克兰、不威胁欧洲”写进法律,这将极大增强欧洲的安全感,反之则可能激化紧张局势。

尽管中国尚未介入,但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未来如果局势无法解决,仍可能是中国在斡旋中起到关键作用。当前,世界瞩目的是美俄这场“让步与施压”的博弈,究竟会带来长久和平,还是引发新的冲突,还需要时间来揭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