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選秀,被許多專家視為「小年」,整體新秀的天賦水平相對平淡,缺乏能夠成為球隊建隊核心的超級潛力股。

在這樣的小年裡,不少球隊會選擇將手中的選秀權交易出去,用以即時補強,但也有一些球隊堅持抓住這一年一度進補的機會,認真挑選能為球隊帶來貢獻的綠葉型球員。此時,球團的養成能力、選材眼光,甚至一點運氣,便成為關鍵。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換句話說,這一屆選秀的球員天賦彼此間差距不大,那些以即戰力為賣點的後段選秀,也更容易因為球隊的戰術定位而比樂透區的新秀更早被關注到,這點從目前最佳新秀的預測僅有兩名來自前十四樂透順位的球員就可以看出來。

但即使如此,應該也很少有人能預料到,一名二輪新秀會穩坐最佳新秀排行榜的前五名。

而這位意外竄起的黑馬,就是 Jaylen Wells。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aylen Wells(@jaylenwellss)分享的貼文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身高暴衝的高中生涯「我以我哥哥為榜樣。」「他是一名出色的射手,每天和他一對一對抗,讓我受益匪淺。」

對 Wells 來說,兄弟姐妹是他接觸運動的啟蒙者。雖然父母從小讓他嘗試多種運動,包括網球、棒球、足球,甚至競技體操,但籃球始終是他最熱衷的運動。而這份熱愛,正是受到在大學打球的大哥影響。

不過,相較於身高6呎8吋(約203公分)、擅長投籃的大哥,高中時的 Wells 只有5呎8吋(約173公分)。他的身高不僅比大哥矮了許多,就算在控球後衛中也算偏矮。因此,高一時他僅僅入選球隊的16人名單,很少有上場機會。

「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場上最矮的。」「這迫使我鍛煉控球技巧。即使高四長高了,我還是繼續打控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一到高二,Wells 僅能在零星的比賽中出場。到了高三,他才逐漸獲得教練的信任,成為輪替成員;高四時,他終於成為球隊的主力核心。

Wells 能有這樣堪稱大器晚成的轉變,除了努力不懈外,他身高的飛速成長也起了關鍵作用——高一的5呎8吋到了高二增長至5呎11吋(約180公分),高三更達到6呎2吋(約188公分),直到高四畢業時,Wells 的身高已經來到6呎6吋(約197公分)。

「我必須靈活運用過去學到的防守技巧,同時適應新的身高。」「我可以利用我的身高和臂展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威脅。」

雖然身高增長讓 Wells 的位置迎來調整,但他始終以團隊為重。高三時,他選擇從板凳出發,擔任球隊的第六人。不僅需要適應身高帶來的打法改變,還要根據球隊需求繼續扮演控球後衛的角色。

然而,Wells 的成功絕不僅僅依賴身高。他在高四賽季前,克服疫情影響帶來的場地關閉困難,仍堅持與父親每天跑步訓練,投入大量努力。最終,他在高四賽季打出場均26.3分、3.2籃板、1.2助攻的亮眼表現,成為球隊核心。

儘管高四的表現耀眼,但因為爆發得太晚,Wells 並未收到任何 NCAA 一級大學的獎學金。他的籃球旅程只能從 NCAA 二級的索諾瑪州立大學起步。

然而,事後來看,這段選擇對 Wells 和索諾瑪州立大學而言,無疑是一個雙贏的決定。

在二級打出身價「高中畢業前,在最具競爭力的聯盟打出好表現。」「或許有人會期待能獲得 NCAA D1 學校的獎學金。」「但我打出成績較晚,再加上疫情期間,所以我選擇索諾瑪州立。」「可是我並不覺得這是退而求其次。」「這段旅程幫助我成長為一名更好的球員和領袖。」「這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

由於新冠疫情導致 NCAA 球季暫停,許多大學球員獲得了額外一年的比賽資格。雖然這讓一些球員能夠再拼一年以展現最佳表現,但也間接導致了獎學金名額的縮減,因為多數學校的球員名單因疫情而變得更加飽和。

這對像 Wells 這樣後期才進入球探雷達的球員很不利,因為大多優秀的球員大多在高三時就已經確立去向。

可是加盟二級的索諾瑪州立大學,或許對於 Wells 來說並非壞事。雖然他在高四賽季大放異彩,但由於身高快速抽高,球技與定位都必須重新調整,簡單來說就是必須重新打好基礎。因此選擇二級的學校可以獲得大量的球權培養,並且也會被球隊視為重點栽培對象,對於他後續發展至關重要。